鼎盛链接专注生产:

耐磨陶瓷片,陶瓷橡胶复合衬板,耐磨陶瓷管道,耐磨陶瓷弯头

鼎盛链接
产品中心
Product classification

AI时代下的“工业大米”:MLCC的周期反转新机遇

作者:鼎盛链接 来源:鼎盛游戏平台官网版 发布时间:2025-05-26 22:53:22

  在当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电子产业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被誉为“电子工业的大米”,是支撑各类电子设备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还是人工智能(AI)服务器,MLCC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MLCC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从2021年的1148亿元规模迅速下滑到2023年的974亿元。如今,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MLCC行业是否能迎来周期反转呢?

  MLCC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行业的繁荣与衰退通常由库存水平、产能利用率(稼动率)和产品价格共同决定。自2021年第三季度起,MLCC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产能过剩加剧了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普遍下滑。消费电子领域的疲软,尤其是智能手机和PC的需求下滑,使得MLCC厂商出货量受到直接影响。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同比下滑了6.9%,而中国市场也同比下降了6.8%。

  然而,进入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重信号显示着行业底部的形成。首先,库存水平逐步回归正常值,经历了两年的去库存后,渠道及计算机显示终端的库存已从高位回落至相对健康的水平。其次,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以村田制作所为例,该公司预计2024财年的盈利将增长39%,达到3000亿日元,并计划同步推进产能扩张。另外,MLCC价格也在逐步止跌回升,特别是车用高容量产品因供需关系紧张而价格坚挺。市场自发的供需调节与下游新兴需求的激增,一同推动这一拐点的形成。

  过去,MLCC的应用以消费电子为主,智能手机占比高达38%,PC占19%。然而,近年来,汽车电子和AI硬件正在迅速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大潮下,单车所需的MLCC数量呈指数型增长。根据村田制作所的数据,混合动力汽车需要约1.2万个MLCC,而纯电动车型的需求逐步提升至1.8万个,而高端智能车型甚至达到3万个。特斯拉及国内新兴车企的崛起,不断放大这一需求。集微咨询预测,到2025年,全球车用MLCC需求量将达到6500亿颗,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升,从当前的16%增加。

  AI技术的普及,推动硬件需求的逐步提升。无论是用于训练AI模型的服务器,还是搭载AI功能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都需要更稳定和小型的MLCC。以高端智能手机为例,一台高端机型需搭载约1000个MLCC,而支持AI的设备对高容量、耐高温、高频响应的MLCC需求激增。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村田制作所已成功开发出全球最小尺寸(0.16毫米)的MLCC,并计划在2025年量产,该技术领先于亚洲其他竞争者约五年。

  在全球MLCC市场,长期以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日系企业主导高端市场,占据54%的市场占有率,韩企主导中端,而中国大陆厂商大多分布在在低端市场。然而,这一局面正经历深刻变革。

  面对来自亚洲厂商的价格竞争,日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始收缩中低端市场,专注高端化。例如,村田制作所计划到2027财年,将营业利润率目标从20%下调至18%,以市场占有率为优先指标。村田总裁中岛则夫甚至直言,企业将短期内淡化利润率的目标,集中资源攻克车用和AI硬件MLCC高端市场。

  在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中国大陆的MLCC厂商(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宇阳科技等)仅占全球市场占有率的8%,但在中低端市场上已具备竞争力。风华高科等国产厂商正在快速向高端市场拓展。虽然目前在陶瓷粉料配方、薄层化技术和共烧工艺方面还有技术壁垒,但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及研发合作的方式逐步缩短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随着MLCC市场的不断调整,供需关系的变化变得愈发明显。当前,中低端MLCC产能过剩压力未能完全解除,但在汽车和AI领域中,高容量、高可靠性产品却显得紧缺。

  为了应对这种结构性的需求变化,头部厂商纷纷调整产能布局。村田计划到2027财年将销售额提升至2万亿日元以上,同时新建专攻车用MLCC的工厂;三星电机则不断翻倍其越南工厂的车规MLCC产能;国巨也通过收购基美(KEMET)来补足其高端技术短板。

  随着市场分化加剧,MLCC价格趋势迥异:消费级产品价格依然承压,但车规级和高端工业级产品价格自2023年起持续上涨。国巨运营长王淡如指出,随着MLCC订单出货比的回升,行业“景气下行周期正在接近尾声”。如果2024年AI硬件与新能源汽车的出货量超出预期,MLCC价格有望进入全面上行通道。

  综合供需两端的变化,MLCC行业周期反转的迹象已逐渐显现。短期内,2024年有几率会成为边际改善的过渡年;而到2025年,随着AI终端的放量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突破关键点,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小型化和高容量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村田的0.16毫米产品量产将打开技术代差的全新局面。如果国内厂商能够在材料科学及工艺技术上实现突破,或许将会复制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之路。

  在供应链安全意识慢慢地增加的背景下,MLCC作为电子工业的战略资源,其本土化需求愈加迫切。国内终端厂商(如华为、比亚迪等)已开始将订单向本土厂商倾斜,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强化。

  MLCC行业的周期波动,反映出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一种共振。在AI技术与汽车电子双重推动下,这种曾被称作“工业大米”的组件,正变得愈发重要,甚至蜕变为“电子黄金”。中国企业能否抓住周期反转的机会,依赖于产能扩张的速度以及在陶瓷粉料和高端工艺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若战略布局得当,未来2030年全球MLCC市场将展现出“日韩守高端、中国抢中端、各方抢夺增量”的新格局,而这一细分领域的变化,也将为全球电子产业的变迁提供激动人心的视角。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